《夏小正考證》三月 参则伏

《夏小正考證》三月 参则伏

【夏小正正文】:三月。參則伏。

[夏小正傳疏]:伏者,非忘(亡)之辭也。

[夏小正考證]:相傳《夏小正》是夏代遺傳的遺書。這本書凝聚了夏代人民的生產生活宗教的幾乎實用的知識。由于夏代依據是觀察太陽的不同位置來劃定月份的,所以一年只有十個月。這樣在西漢戴德撰疏《大戴禮記》時,如果它使用的原版《夏小正》是孔子或者是其它夏代口傳版為依據的版本,作者就必然面臨一個千古難題。這個難題就是夏代每年只有十個月而商和西周以後每年有十二個月(殷商之後的卜辭中還有十三月和十四月的記載)。十個月的太陽曆和十二個月的太陰曆在歷史上有一個有案可據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就在《詩經·豳風·七月》里。參見我的附文

《大戴禮記》中的《夏小正第四十七》採用的是十二個月的太陰曆,所以必然也經歷了由每年十個月到每年十二個月的轉換。正文中的三月是夏曆,日期跨度應該是一年中的第七十三天到第一百零八天。

但是,正文的三月開篇就說“三月,參則伏”說明這是夏曆三月十八以後出現的星象即公曆三月底出現的星象。這一轉換帶來的自相矛盾之處貫穿整個《夏小正》之中。

所以流傳至今《夏小正》中有很多的物候、星象都和月份對不上,尤其是許多的考證由于採用的“夏時制”或是“周時制”的不同,許多傳疏和《夏小正》的原文並不能科學“匹配”。尤其是十一月和十二月的正文內容少、多狩獵,似乎不太像是夏代朝廷的事情。

參則伏,本義是參星在三月底的某一天之後,從黃昏時就隱匿(即伏)了,人們就再也看不見它。忘是逃亡之意,不是說參星死亡了,而是說從此隱匿,直到翌年的正月“鞠則見。初昏,參中”。參星又再次出現在同一星空區域。參星兩次出現之間的週期恰好是一年。

《夏小正》的春季星象記錄如下:

“正月:鞠則見。初昏,參中。”

“二月:斗柄縣(懸)在下。”

“三月:參則伏。”

對照一下《禮記·月令》我們就會發現,它不是夏代的太陽曆,而是十二月制的太陰曆。這個次序是周曆或者是公曆的內涵。如果是夏曆,它的夏曆制應該是十二個月,正月參中,意思是參星應在初昏時出現在參宿的中心。有人會問為什麼初昏前不出現?答曰:初昏前參星就出現了,但是難以用肉眼看見。

相关推荐

企鹅直播
365etb为什么关闭账号

企鹅直播

10-09 👁️ 5097
西门子灶具怎么样
365bet有手机版吗

西门子灶具怎么样

07-21 👁️ 9615
Win11网络连接怎么查看 Win11查看电脑已有网络连接【详解】
开路的解釋
365etb为什么关闭账号

开路的解釋

10-29 👁️ 9435
什么是赚钱效应? 很多顶级高手都提到赚钱效应,但从来没有人给赚钱效应一个详细的说明。于是赚钱效应就变成一个玄而又玄,玄之又玄的说法。很多人...
iPhone的所有神奇宝贝游戏及其最佳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