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土耳其政府宣布将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再次改成清真寺。错愕之余,我想起了教堂里的那只小猫。
苏莱曼尼耶清真寺后院里喝水的小奶猫 刘娟娟/摄
它具备猫的一切特质,高冷、慵懒、萌,还透着一丝神秘。我是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一个角落发现它的。当时,它蹲坐在一个防护桩上,似是习惯了游人大惊小怪的神情以及对它的无限宠溺,任凭人类远近各个角度拍照,它自岿然不动,保持着后脚蜷缩、前爪伸直的傲娇坐姿,露出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
这个小家伙叫葛利(Gli),是只欧洲短毛猫,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里生活十几年了,俨然是这里的主人。它是这座教堂里最靓的仔,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喜爱,还拥有了自己的Instagram账号。
据说,在伊斯坦布尔,猫被认为是人和神沟通的媒介。那么,在历经1500多年沧桑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里,在圣母圣子马赛克壁画和绘有伊斯兰教字符的巨大黑色圆盘之下,葛利为人和神相互传达了什么呢?
在伊斯坦布尔闲逛的几天,可以说分分钟“转角遇到猫”。清晨,在酒店里享用早餐的惬意时光,几只小猫就在桌子底下来回游转,不像索食,倒像是现场表演者。蜿蜒街巷中,总能看见各色小猫或慢悠悠地穿行,或懒洋洋卧在房子门口,它们很少由于恐惧而快速跑开,该是习惯了被游人当作伊斯坦布尔流动的景观,享受其中。
我在粉色苏莱曼尼耶清真寺的后院里遇到了一群小奶猫,它们围着大理石地面上凹进去的小水池用小舌头舔水喝,简直萌化了。我还在独立大街上看到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猫,走过一个个街边店铺,带着渴望的眼神望向里面。
展开全文
葛利以它惯常的姿势蹲坐 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里 刘娟娟/摄
别担心,伊斯坦布尔的流浪猫大多被温柔以待。路边总有一个个小食盘,围聚着三两小猫,或者在一个简陋的棚子里,一群小猫围着一个流浪汉模样的老者。善待流浪动物是这座城市乃至这个国家的文化。
为什么伊斯坦布尔会有这么多猫?有一种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这与14世纪中叶那场瘟疫有关。当时,鼠疫席卷整个欧洲,夺走了数千万人的生命。那场瘟疫的一个重要传播媒介就是老鼠,而作为老鼠的天敌,在那个医学不发达的年代,猫自然成为了对付瘟疫的不二之选。
而当时还叫作君士坦丁堡的这座城市,海上贸易发达,是东西方交通的枢纽,往来于此的船上大多养着猫,既能防止瘟疫传播,又能避免老鼠破坏船上的货物与粮食,一举两得。就这样,大量喵星人被带到这座城市,并在此繁衍生息。
不只在伊斯坦布尔,走过土耳其多个城市,猫的身影几乎处处可见。以弗所古城的断壁残垣间,一只只猫不惧烈日懒洋洋地卧在石头上。如果你懂猫的语言,说不定能听它们讲述几千年前罗马人在这里是何等的辉煌。切什梅的爱琴海边,落日下一只小猫望向远方,形单影只的它在想什么呢?听去过土国东部靠近伊朗和伊拉克的城市凡城的朋友说,那里的凡猫更是堪称一绝,大多通体洁白、毛发柔顺、性情活泼、喜好游泳,最神奇的是两眼分别呈琥珀色和浅蓝色,自带神秘气息。
拿破仑说,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我觉得,如果地球是一个喵星,那星球中心大概就是土耳其吧。
来源:2020年9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9期
监 制:乐艳娜 责任编辑:林睎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